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2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9-13 11:20信息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市政府办公室:

贵单位交办的“关于推进合淮同城化进一步深化园区合作共建的提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积极推进“合淮产业走廊”建设扎实推动产业协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城市能级。近年来,合肥市与淮南市共同编制了《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年)》《合肥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总体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推进10项重点合作项目及事项,互促共融、协同发展的格局逐步构建。市经信局编制完成《淮南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淮府〔2022〕9号),制定《淮南市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1525”行动计划》(淮发〔2022〕8号)和《淮南市工业产业链全景图(图谱)》,提出围绕合肥市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我市主导产业布局、加强合作对接、健全合作机制,全方位融入合肥经济圈。

(二)坚持园区共建,建设承接平台。除了寿蜀产业园区和新桥国际产业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也积极和合肥对接。高新区积极嵌入合肥‘芯屏汽合’产业链,主动参与产业分工,依托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合淮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华云数据集团投资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2022年9月,淮南联动创新区正式揭牌,创新区涵盖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块20平方公里、寿县经济开发区区块40平方公里,推动了淮南联动创新区与合肥自贸区人才、资本、产业等方面有机联动。

(三)加强产业培育,推进走廊建设。高新区聚焦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新兴产业,主攻细分方向,实现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重点聚焦显示整机制造和下游部品加工生产配套项目,已招引落地芯视佳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总投资65亿元)等项目31个,初步形成了以智慧显示终端整机制造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的链条式发展格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紧抓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加快集聚电驱、动力电池等零配件生产企业,招引了明然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总投资50亿元)、淮南创维商用车(总投资55亿元)等重大项目。2023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从合肥引进项目17个,其中已签约项目8个,投资额34.19亿元;已开工项目6个,投资额7.9亿元;已投产项目3个,投资额72.12亿元。

(四)加强协同创新,推进科技合作。两地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载体采取联盟方式推进创新合作,联合开展行业技术攻关。安徽理工大学在合肥建设了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参与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组建。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资源优势,在淮南高新区承担聚变能源及新能源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是持续推进规划全面对接。结合《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等规划文件,与合肥市加强沟通联系,共同谋划并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合作事项,积极推进合淮产业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合肥都市圈和合淮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建设区和先试区。

二是持续进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给予更大政策支持,推动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作区建设,着力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一体化,建立共同投资、利益共享合作园区,将其建设成为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示范区。加强引导淮南高新区、经开区承接转移的产业和项目,不断激发园区活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

三是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将合淮产业走廊建成合肥都市圈重要经济增长极目标要求,围绕我市重点确定的八大主导产业,与合肥市企业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活动,继续推进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建设。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吸引与合肥产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向合淮产业走廊园区集聚。

 

办复类别:B类

人:王婧

联系电话:5361531

 

2023年5月12日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