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情况】警惕!“蛋仔派对”皮肤“免费”领?主打一个诈骗!

发布时间:2023-12-14 17:34信息来源:淮南市反电诈分中心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近年来
新鲜有趣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
其中“蛋仔派对”
深受青少年喜爱
骗子却抓住可乘之机
利用网络游戏
诱骗未成年人上钩
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陷阱”
今年以来

全市已经发生多起“蛋仔派对”类游戏诈骗


免费送游戏皮肤诈骗

 9月2日,9岁的小雅(化名)拿着妈妈的手机玩,无意中她打开了TT语音APP进入了一个叫“蛋仔派对”的开黑房间,房间内有人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游戏装备。小雅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扫了二维码进行领取,但始终没有成功。
    对方称小雅的“蛋仔派对”账户被冻结,需要添加其为好友进行解冻才能返现免费领取。小雅在对方的要求下下载了腾讯会议APP,开启了屏幕共享。对方通过屏幕共享一步步把小雅母亲卡里的钱转走。母亲葛某在调取银行转账记录后才得知,最终损失了14996元。


以下诈骗套路对学生群体
家长们注意
此类高发的诈骗手段


01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吃完晚饭的小方闲来无事在家刷快手,看到有网友称入群即赠送“蛋仔派对”游戏的皮肤,便用手机扫了扫网友提供的二维码加入QQ群。

客服


您好,因您是未成年人,这边会给您发放一个邀请二维码,需要您用家长的支付宝扫码领取。

有免费的皮肤领取,这么好机会怎么能放过?于是,小方偷偷用爸爸的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

然而一番操作下来,小方仍未拿到心仪的皮肤,对方称小方在领取的过程中被公安检测到他是未成年所以将免费皮肤拦截了,并且因此把蛋仔公司的资金链冻结了。随后对方把公安拦截的画面和冻结资金的截图发给小方,称小方需要配合对方解除冻结才可以领到皮肤,并威胁小方如果不配合就起诉小方的爸爸妈妈,抓他们坐牢。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小方便在客服的指导下悄悄用爸爸的手机打开支付宝,下载了“云闪付”APP,并在软件内完成了一系列的设置。随后,小方爸爸出门买东西时,发现支付失败,查看手机银行后发现银行卡被转空了,意识到可能被骗,遂报警。


02

低价出售游戏账号

近日小靖用其家长的手机玩“蛋仔派对”游戏,一个陌生人加其好友,称可以低价出售蛋仔派对游戏皮肤。随后对方让张某下载“ToDesk”的会议软件,开启投屏功能,并询问小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说用于扣款,小靖一一告知对方。两人在会议里聊了约1小时,小靖退出会议,登录游戏后发现自己没有得到皮肤,卡里的钱也被转走,才意识到被骗。


03

冒充“警察”进行恐吓

近日,钟先生报警称其十岁女儿遭遇了诈骗。钟先生的女儿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在一短视频平台添加了一个叫“蛋仔派对.”的好友。这个“蛋仔派对.”是一名男子他通过该平台的语音电话功能与小女孩语音通话,在通话中该男子自称是“警察”说小女孩在玩“蛋仔派对”游戏时骗了别人2万元钱。

小女孩为了自证清白,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按照男子的要求找借口向爸爸要了手机,在男子的视频通话指导下被诱导更改了钟先生的支付密码并转账近2万余元。在小女孩正忙着转第二笔账时,钟先生推门而入正好看到女儿在手机上操作,马上阻止,避免了造成更大损失。钟先生告诉民警自己平时不会轻易将手机交给孩子,当时自己正忙其他事情,孩子又告诉他因为学习需要使用手机,他才放松了警惕,忙完再去查看时才发现原来是女儿遇到骗子了。


家长注意:诈骗手段通常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抛出诱饵。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是添加好友的方式以“免费领取皮肤”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的注意。

第二步:目标指向家长。骗子舞剑,意在家长,编造各种理由,目的让孩子拿家长手机进行操作。

第三步:“免费领取”“违规”。这是骗局最关键一步,所谓“皮肤二维码”,其实就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旦入坑,事情突然反转。

第四步:恐吓、威胁。一旦受害人犹豫不决时,为了达到目的,骗子就会对中小学生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害怕心理,从而配合骗子的要求。


今年以来

学生因玩网络游戏

被类似诈骗手法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家长

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使用手机情况

尽量避免孩子单独使用手机

发现疑似骗局的苗头,立即止损,一旦被骗,保存好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及时报警。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