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28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4-11 17:19信息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市政府办公室:

贵单位交办的“关于推动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针对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精度,我局积极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和兑现,2024年以来,共争取到位省级以上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等项目11个、资金1435.93万元。制定《2023年度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兑现免申即享类项目361个、资金3115万元。

针对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我局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通知》,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建立研发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改造项目按照设备购置额的15%给予奖补;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奖励20万元。二是强化典型示范。积极支持企业(园区)申报省级示范项目(园区),2023年淮南市高新区被评为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2个项目被认定为省数字化典型示范项目;全面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市333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年度改造目标的117.6%,居全省第6位。三是强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平台“双清零”活动,建立省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并及时开展申报、认定工作,确保成熟一批,申报、认定一批。2023年我市5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较2022年增加3个。

对优化服务机制,强化政策支持,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今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落实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做好服务、夯实基础,为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助企解难。建立立体化领导包保联系企业工作机制,拟印发《市领导联系包保重大项目和帮扶重点制造业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工作方案》,27位市领导帮扶包保108户重点制造业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建立165户重点制造业企业清单和257户1-2月产值下降20%以上企业清单,由市经信局11个联系县区、园区领导工作组分区域包保服务;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由26个市直部门和11个县区、园区的入企干部走访服务千户工业企业,全方位落实包保责任。研究并制定《关于健全我市产业链配套对接机制实施方案》,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有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二是强化政策落地。出台《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从实施政策赋能、金融赋能、创新赋能、数字赋能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财政奖补支持力度。常态化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和兑现,今年以来,共争取到位省级以上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等项目11个、资金1435.93万元。制定《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兑现免申即享类项目361个、资金3115万元。为增强企业获得感,2月19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新春第一会,对2023年度全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20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20强、“专精特新”企业10强等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三是强化要素对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今年以来已召开政银企对接会3场,为70户制造业企业签约并投放贷款3600万元;牵头组织民营企业家恳谈会1场,参会企业16户,交办事项39个,已解决25个;举办企业家大讲堂3场,涉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宣讲等,累计参会企业350余户,470人次。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用工服务力度,探索人才引育用留新模式,对符合条件引进的人才,开展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会同人社部门开展用工对接活动594场,积极开展企业新录用员工技能培训和在职职工高级工层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均按标准落实培训补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一法一条例”和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淮南本土企业支持力度,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稳中有进,取得积极成效。

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2023年淮南市新增89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4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户,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2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户,重点“小巨人”企业3户。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我局一是聚焦企业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坚持梯次培育,着力构建覆盖中小微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建立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实行市县区联动定期动态更新、不断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对入库企业有计划、分梯次的进行培养,编制了库内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做到“一企一单”,助力企业走上专精特新腾飞之路。2024年1月“专精特新”培育为重点,结合省经信厅开展的“专精特新政策宣讲市县行活动”举办了淮南市2024年第一期以专精特新为主题的企业家大讲堂活动。围绕企业较为关注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政策、申报注意要点、核心条件、企业如何准备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资料、以及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基金等有关重点内容,邀请了中国电子商会专家、省经信厅、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联盟专家在淮南成功开展了“专精特新”专场培训活动,130余家培育库企业参会。二是聚焦企业扶持,出台政策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淮府办秘〔2023〕6号)、《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落实措施》(淮办秘〔2023〕49号)等文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三是聚焦政策落实,服务经济发展。强化惠企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各级制造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等奖补政策。2023年我市共为专精特新企业争取省级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资金583.9万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流动贷款资金贴息工作,2023年共为94户专精特新企业兑现流动贷款资金贴息2025.53万。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不断加强创业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双创基地培育壮大工作,加大对创业创新基地的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提升基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基地为孵化企业提供最基本的场地资源、创业服务、资源共享服务,帮扶小微企业成功创业,建立创业帮扶的成功模式。同时,加强对基地的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淘汰落后的基地,优化基地布局和结构,形成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基地群。此外,还要加强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团队。

二是解决中小企业人才缺乏问题。积极探索与国企、高校、科研院所共享人才或多家企业共享人才的模式,通过“师徒传帮带”的模式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积极整合在淮职业院校教育资源,打造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全面开展“千企进校园、万岗进万家”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淮南行、博士淮南行、名校学子淮南行等活动,搭建以赛引才、以会引才特色平台。鼓励企业“以才招才、以工招工”,并给予奖励。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一批绿色供给标杆项目,助力重点行业及区域节能减排。支持民营企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推广应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民营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能力。

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社保、融资、人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深化改革创新。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增加普惠型科技创新投入,畅通国家科研资源开放渠道,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要素配置的公平竞争机制,消除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

五是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支持淮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寿县经开区申报省级数字化典型示范园区;建立数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培育库,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指导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和向上争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改和平台化服务赋能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助力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六是注重创新驱动,强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政策资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平台“双清零”活动,积极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

 

2024年4月11日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