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市工信局关于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9-04 14:42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上半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推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强化工业运行监测。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较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工业企业营业利润。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预计上半年营收利润率6%左右。

三是强化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定期更新停产半停产企业名单和问题清单,实行“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帮扶。上半年,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较上月下降11户,退出停产半停产状态24户。

四是强化工业项目投资。1-6月份完成工业投资148.3亿元,同比增长22.1%,居全省第8位;完成制造业投资103.1亿元,同比增长27.5%,居全省第8位;完成技改投资81.9亿元,同比增长39.9%,居全省第6位。工业投资连续15个月居全省前8位,制造业投资连续13个月居全省前8位,技改投资连续16个月居全省前8位。

(二)积极推进制造业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集聚。出台了《淮南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实施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四大发展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0.6个百分点。寿县荣获安徽省2023年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成效明显地区激励名单。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及光伏储能、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七大新兴产业发展。1-6月份,全市七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1.4%,同比增长2.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25.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11.3%、新能源发电同比增长5.5%、绿色食品产业增长6.5%、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5%。

二是聚焦“双招双引”。1-6月份,全市在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共录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签约、开工、投产项目56个,总投资166.2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15个,拟投资额99.2亿元;开工项目13个,拟投资额15.1亿元;已投产项目28个,投资额28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专班成员单位共报送有效项目线索36个,其中首报备项目10个,洽谈项目19个,已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96.76亿元。

三是聚焦设备更新。抓住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期,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实施项目引领、典型示范,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共计摸排设备更新改造项目612个,总投资438.35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8个,总投资343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211.9亿元。淮南市经开区、寿县经开区被评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中环新能、富华服饰、益益乳业、森吉制药4家企业、4个项目被评为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较去年实现倍增;德邦化工联碱安全环保节能提质改造项目等7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两重”项目通过省级初审,第二批推荐上报“两重”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32个,103个工业项目通过第一批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核,总数居全省第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居全省第5位。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2家。

四是聚焦绿色制造。认真落实《淮南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碳达峰工作。东辰新材料公司煤系烧结轻质高强陶粒”、安徽沃尔德新材料公司UV电镀涂料”、安徽合创高强土工格室(特种土工合成材料)”进入2024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名单。新增省级绿色工厂企业8户,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进入工信部2023年度煤制烯烃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牵头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个产业园区建设,谋划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25亿元。目前,已投产项目9个,在建项目6个,未开工项目9个。

五是聚焦项目支持。今年以来,争取到位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两批共34个,比上年增加8个;争取到位资金5644.3万元,较上年净增2329万元,增幅70.3%。制定了《2023年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实施细则》《2023年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即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兑现制造强市免申即享类项目361个、资金3115万元,即申即享类项目正组织开展申报工作。

(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认真落实《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53.4%,居全省第2位。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项目共44个,总投资631.69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17个,总投资61.51亿元;在建项目16个,总投资395.28亿元;签约和在谈项目11个、总投资174.9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建成和在建先进光伏组件和电池规模分别达8GW、51GW,占全省2.6%、16.1%,占皖北17.6%、77.2%在建的动力及储能电池规模达8GWh,占全省6.5%,占皖北43.4%。

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对全市170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新增凤台电厂5G专网建设、能启园区弱电智能化及5G专网建设、安徽新南港5G车间、埃夫利舍制造中心5G工厂4个项目,全市国家级5G工厂3个,培育5G工厂13个。优化获得互联网营商环境,推进《淮南市建筑物配建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技术导则(试行)》落实,推动5G基础建设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其它建筑物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今年以来,市通发办会审建筑物内5G覆盖项目设计方案18个,验收通信建设项目43个,二季度营商环境考核全省前3位。

三是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6月份,建成开通5G基站798个,完成年度任务的66.5%,超序时进度16.5%。全市5G基站保有量5793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9个;移动电话用户331.87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56.7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133万户,1000Mbps以上用户占比18%。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农村5G信号覆盖率99%,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和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全市电信业务总量(错月指标)11.91亿,增速14.6%,居全省第3位。持续开展线缆整治工作,完成整改点位29个。

四是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按照建设“一市一园”的要求,对接市高新区及中科星蓝等软件企业,加快推进软件园建设。推荐1项产品申报省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3户企业申报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认定,3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首版次软件产品。

(四)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培育

一是着力精准培育规上企业。扎实推进规上企业倍增专项行动,坚持年度新增200户的目标引领,建立并每月动态更新企业培育库。截至6月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8户、净增45户,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953户,培育库共有企业253户。

二是着力推进专精特新发展。扎实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专项行动,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培育入库企业215户,上半年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0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2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33户,推荐11户企业申报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企业参加第三批小巨人企业复核。达因汽车空调、蒯科砾、新南港、博美奥齐4户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成功挂牌。

三是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累计收集46户企业、反应问题116项,已解决61项。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对2023年度淮南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20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20强、“专精特新”企业10强、民营企业优秀人才十大突出贡献奖、个体工商户十佳通报表扬。全市规上民营企业1883户,同比增长7.0%,占全部规上企业75.4%;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230.5个,增幅10.2%2023年度全市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度提升4个位次;寿县被评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三类县(市、区)得分前列的县,获得2024年全省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发展等惠企政策兑现倾斜激励。

(五)提升为企服务水平

坚持每月举办一场“企业家大讲堂”活动持续打造企业交流服务品牌,提升企业转型发展能力和企业家综合素质。上半年举办企业家大讲堂6场,参会企业700余人次。坚持每月举办一场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开展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协调工作。上半年举办市级制造业政银企对接会6场,参会企业105户,签约贷款1.4亿元。坚持定期举办工业品产销对接会制定“工业品产销供需企业名录”,在库企业56户,精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上半年举办精准产销对接会5场,参会企业共56户坚持建立惠企“政策快递”服务机制对工信领域支持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进行梳理,编制《政策清单》,共梳理政策清单116坚持办好企业问题诉求。持续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上半年走访服务企业6702人次,收集解决问题诉求458项。坚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市工信局荣获2023年度全省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存在主要问题:煤炭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规上企业培育进度不快,与年度目标有差距。

二、下半年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

重点抓好五大行动:

(一)抓好助企解难行动。继续做好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分类帮扶,加快长期停产和退规企业的资产盘活工作,督促县区落实包保责任,逐步减少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开展“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联系帮扶工业企业,送服务送政策进县区、进企业,收集解决办理企业诉求,提高为企服务水平。

(二)抓好要素对接行动。办好企业家大讲堂、政银企对接会、工业品产销对接会、小微企业成长记等载体,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淮产淮用”“淮品淮用”,促进建材、轻工企业快速增长。依托“省光储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光伏企业和装备企业贡献率。抓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产需衔接,提高近地配套率,突出首位产业支撑力。协调推进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等有关工作推进与上海市闵行区结对合作帮扶工作,立足两地关联性强、契合度高的制造业产业,推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抓好动能培育行动。落实《规上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立足任务不放松,确保实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建立培育库,实施梯度培育,确保实现增加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户、小巨人企业1户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对接国家、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各项工作。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实行“双招双引”制造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紧盯开工纳统升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

(四)抓好政策落地行动。贯彻落实《中共淮南市委办公室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落实措施〉的通知》,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大力开展“创业淮南”行动,激励本土企业二次创业。落实《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建成开通5G基站1200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煤系固废在地综合利用率提升10个百分点。继续推进“政策快递”服务,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充分利用皖企通、惠企通等系统,提高网办率精准直达水平不断提升工作效能。编制省级以上惠企政策清单、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项目申报指南开展制造强省、数字化转型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五)抓好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型显示、煤电和应急高端装备、高端绿色食品及牛肉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按照“一集群一专班、一方案、一政策”原则,逐一成立集群培育工作专班,逐一编制集群建设方案,逐一制定集群个性化政策。依托县区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一县一群”,引领市县区加快推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县域制造业集群建设。组织实施好高新区、经开区、寿县新桥园区三个“一区一业一样板”数字化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出更多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示范推广样板,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落实基于评价结果运用的差别化政策,制定“亩均英雄白名单”,加大“亩均贷”工作力度,开展亩均效益领跑者评选等活动。继续扩大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工业厂房盘活整治成果,挖掘典型案例。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