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投资增幅居全省前列。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8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1%,高于全省增速1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连续21个月居全省前8位。完成制造业投资224.6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连续20个月居全省前8位。完成技改投资222.1亿元,同比增长45.4%,高于全省增速2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连续22个月居全省前8位。
(二)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出台了《淮南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实施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四大发展行动”。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连续8个月累计增速保持2位数以上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22%,较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寿县成功上榜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省建设工作成效明显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淮河能源、中煤新集进入2024年安徽百强企业名单,淮南新东辰、中安联合、安徽嘉玺新材料进入2024年安徽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进入榜单工业企业总数创近年历史新高。
(三)数字化改造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实现数字化改造企业数361户,累计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达到699户。市经开区、寿县经开区被评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市共有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3家。中环新能、富华服饰、益益乳业、森吉制药4家企业的4个项目被评为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较去年实现倍增。电子8所2个国际标准、徽旺豆制品、大屯注浆2家企业、4个行业标准获省级奖补,聚源东华等4家企业获数字化改造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盛华纺织获设备融资租赁支持。
(四)获得互联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全市340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中煤新集刘庄煤矿5G智慧矿山、埃夫利舍智造中心5G工厂、能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5G工厂、平圩发电有限公司5G工厂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全市国家级5G工厂项目达7个。优化获得互联网营商环境,印发《淮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九部门关于开展“信号升格”暨“双千兆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推动5G基础建设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其它建筑物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五)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丰硕。2024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我市签约项目42个,比上年增加14个,居全省第6位;项目总投资132.75亿元,居全省第9位。签约项目数、总投资均位居皖北第1位。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凤台县国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在大会开幕式上签约,总投资13.1亿元的杭州鹏成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型储能、动力电池和电芯、充换电站装备项目在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上签约。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推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强化工业运行监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5%,居全省第6位。
二是强化规上企业培育。扎实推进规上企业倍增专项行动,坚持年度新增200户的目标引领,建立并每月动态更新企业培育库,全年全市规上企业总数历史首次突破1000户。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力度,实行“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帮扶,全市停产半停产企业数较上年减少7户,94户通过帮扶提升和退规盘活等方式实现转化。
三是强化亩均效益评价。全市年度参评规上制造业企业760户,亩均税收9.7万元,同比增长15.6%;亩均营收227.3万元,同比增长1.6%。潘集经开区获评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实现我市开发区领跑者零的突破;中安联合、国瑞药业、牧原农牧获评全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累计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415.6亩、闲置工业厂房20.7万平方米。
(二)加快推进制造业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集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及光伏储能、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七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七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2%。多个产业产值保持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48.8%、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45.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3%、绿色食品产业增长4.7%。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申报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聚焦“双招双引”。全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招引项目127个,总投资279.6亿元。其中,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140.57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80亿元;投产项目33个,总投资59亿元。省双招双引平台录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90个,总投资207.9亿元,纳统率96%。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招商专班各成员单位共报送有效项目线索45个,总投资92.27亿元。已签约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已开工项目5个。
三是聚焦设备更新。抓住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实施项目引领、典型示范,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组织企业申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103个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通过审核。万泰电子、达因汽车等6个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工业领域超长期国债项目审批,获批资金0.42亿元。
四是聚焦绿色制造。认真落实《淮南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碳达峰工作。东辰新材料公司“煤系烧结轻质高强陶粒”、安徽沃尔德新材料公司“UV电镀涂料”、安徽合创“高强土工格室(特种土工合成材料)”进入2024年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名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4户、省级绿色工厂企业8户;市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中安联合入选工信部煤制烯烃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牵头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八个产业园区建设,谋划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25亿元。
五是聚焦专精特新。扎实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专项行动,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00户,总数达357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2户,总数达232户。新增达因汽车空调、蒯科砾、新南港、博美奥齐、唐兴装备科技5户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成功挂牌,挂牌企业数达40户。新增省级“三品”示范企业18户,总数达47户。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4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家。培育省级新产品28个、工业精品7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
六是聚焦项目支持。争取到位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设备更新等上级项目资金10409.7万元。组织推荐152家先进制造业企业申报享受2024年度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制定了《2023年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实施细则》《2023年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即申即享类)实施细则》,兑现制造强市项目资金5196.55万元。
(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认真落实《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高规格组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工作专班,坚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光储产业基础。成功举办投资安徽行”淮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专题推介会和淮南市新能源产业对接会,创新产业示范,国网淮南公司“水系钠离子电池储能示范电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之一。
二是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建成开通5G基站1344个,全市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6339个。平均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 21座,城市地区 5G 手机用户占移动手机用户的比例达59.44%,重点场所 5G 网络通达率100%,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100%,500M及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32.81%。
三是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按照建设“一市一园”的要求,对接市高新区及中科星蓝等软件企业,加快推进软件园建设。全市新增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2个,新增省级首版次软件4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9个、省级首批次新材料3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3个。
(四)加快推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对2023年度全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20强、民营企业税收贡献20强、“专精特新”企业10强、民营企业优秀人才十大突出贡献奖、个体工商户十佳通报表扬。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2场,出台了《淮南市“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全市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度提升4个位次。寿县被评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三类县(市、区)得分前列的县,获得2024年全省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发展等惠企政策兑现倾斜激励。淮南新东辰进入省民企营收百强榜和省民企服务业百强榜;韩大实业进入省民企服务业百强榜,实现了我市在全省民企百强评选零的突破。
(五)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水平
坚持每月举办一场“企业家大讲堂”活动。持续打造企业交流服务品牌,提升企业转型发展能力和企业家综合素质。举办企业家大讲堂12场,参会企业1200余人次。坚持每月举办一场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平台,开展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协调工作。举办12场政银企对接会,183户制造业企业参会。坚持定期举办工业品产销对接会。制定“工业品产销供需企业名录库”,在库企业110户,全年共举办精准产销对接会9场,参会企业75户。坚持建立惠企“政策快递”服务机制。对工信领域支持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进行梳理,编制《政策清单》,梳理政策清单7类、116条。印制《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项目申报指南》,收集汇编国家、省、市级惠企政策申报细则28篇。坚持办好企业问题诉求。持续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走访服务企业,收集解决问题诉求。坚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市工信局荣获2全省民爆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称号。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议案、批评建议、政协提案39件,认真完成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任务。切实做好局系统信访维稳工作,市工信局获评淮南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存在主要问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未取得突破。国有出中心企业和皖纸留守处尚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亟待化解,信访维稳压力较大等。
三、2025年工作谋划
预期目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
着力实施“十大赋能”行动:
一是实施管理赋能。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建立企业现代化管理评价体系,着力打造管理创新标杆示范企业,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制造业增加值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实施创新赋能。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安徽工业精品和省级新产品、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实施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级数字化标杆园区,积极争取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实施智改赋能。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积极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先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千企技术改造行动”,推进企业设备更新,确保完成技改投资增长年度目标任务。
五是实施集群赋能。紧紧围绕七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进聚链成群。
六是实施绿色赋能。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绿色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绿色工厂、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园区,全面提高煤系固废综合利用率。
七是实施品牌赋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组织申报“三首”产品、省级消费品“三品”企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编制优质企业风采录。
八是实施5G赋能。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推动“信号升格”,确保完成全年5G基站建设任务,积极培育国家5G工厂,打造5G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九是实施服务赋能。结合万家民营企业大走访,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市县联动,坚持举办企业家大讲堂、产销对接会、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家沙龙活动,全面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
十是实施政策赋能。编制“政策快递”清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兑现市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直达政策,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2025年,市工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大兴调查研究,切实为基层减负,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抓好意识形态和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3月31日